本站
非官方网站,信息完全免费,仅供参考,不收取任何费用,请以官网公布为准!
阳光高考门户小编整理分享《唐诗绝句何诗最优》阅读试题及答案,供大家复习备考参考,祝学业更上一层楼!
唐诗绝句何诗最优
孙绍振
唐诗绝句何者可“压卷”①?首先,压卷之争隐含了这样一种预设:绝句毕竟有着统一的艺术准则。这在中外诗歌理论界似乎是有息息相通之处的。正因为如此,唐诗绝句何者“压卷”之争,古典诗话延续明清两代,长达数百年。
在品评唐诗的艺术最高成就时,向来是李白、杜甫并称,举世公认,但是,在具体艺术形式方面,对二者的评价却有悬殊。历代评家倾向于,在绝句方面,尤其是七言绝句,成就最高者为李白、王昌龄、王之涣、王翰、王维、李益,他们的代表作分别为《早发白帝城》《出塞》(其一)、《凉州词》《凉州词》(其一)、《送元二使安西》《夜上受降城闻笛》。但究竟哪些篇目能够获得“压卷”的荣誉,诸家看法不免有所出入,但是,杜甫的绝句从来不被列入“压卷”行列则似乎是不约而同的。这就说明有一个不言而喻的共识在起作用。古典诗话的作者们并没有把这种共识概括出来,我们除了从压卷之作中进行直接归纳以外,别无选择。
最方便的是用直接归纳法,从形式的外部结构开始,并以杜甫遭到非议的绝句代表作“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为例加以对比。不难看出二者句子结构有重大区别。杜甫的四句都是肯定的陈述句,都是视觉写景;而被列入压卷之作的绝句则相反,四句之中到了第三句、第四句就在语气上发生了变化,大都是从陈述变成了否定、感叹或者疑问,不但句法和语气变了,而且从写客体之景转化为感兴,也就是抒主观之情。被认为压卷之作的诗,比之杜甫的诗,显然有句法、语气、情绪的变化,甚至是跳跃,心灵显得活跃、丰富。
绝句在第三句要有变化,是一种规律。元朝杨载在《诗家法数》中指出,第三句相对于前面两句,是一种“转变”的关系,这种“转变”,不是断裂,而是“婉转”的“变化”的承接,其中有虚与实,虚就是不直接连续。如《出塞》前面两句是“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都是实接,也就是在逻辑上没有空白。到了第三句,“但使龙城飞将在”,就不是实接,而是虚接,不是接着写边塞,而发起议论来,但是,仍然有潜在的连续性:明月引发思乡,回不了家,但如果有了李广就不一样了。景不接,但情绪接上了,这就是虚接。与之类似的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里从孤城万刃,到羌笛杨柳之曲,当中省略了许多,不完全连续,事实上是景观的跳跃,这是放得“开”。但在视觉的跳跃中,有情绪的虚接、想象的拓开,不从实处接近景,而从想象远处接情。扬载把这叫做“合”。开与合是相关的,听到杨柳之曲,想到在身在玉门关外,此处的春风不如家乡之催柳发青。此景象之大开,又是情绪又大合也。“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前两句是陈述,第三句是否定,第四句是感叹。语气的变化所表现的是情绪的突转。本来是饮酒为乐,却不接之以乐,而接之以死,此为杨载所谓“反接”。而反接之妙并不为悲,而为更乐之由,此为“反”中有“正”之妙接也。
(选自孙绍振《月迷津渡》,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年3月版,原文有删改)
[注]①压卷;诗文书画中压倒其他作品的最佳之作。
6.杜甫的绝句不被列入“压卷”行列,说明历代评家都有一个“不言而喻的共识”。下列各句中对这一“共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遭到非议的绝句的四句诗都是肯定的陈述句,都是视觉写景。
B.压卷之作的三、四句之间语气上大都从陈述变成了否定、感叹或者疑问。
C.压卷之作大都是先写客体之景,然后转化为感兴,抒发主观之情。
D.杜甫的诗与被认为压卷之作的诗相比,在句法、语气、情绪上缺少变化。
7.下列关于绝句中句子间的“承接”关系表述及举例不恰当的一项是
A.“实接”是两句间在逻辑上不留空白,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B.“虚接”是景不接,但情绪接上了,如“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
C.“虚接”有时虽以景接景,但景观有跳跃,如“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
D.“反接”是语气的变化所表现的是情绪突转,如“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
8.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关于评定唐诗绝句压卷之作的艺术准则之争,从唐到明清两代延续达数百年。
B.历代评家对李白杜甫在七言绝句成就的评价,虽多认为李白最高,但也有出入。
C.杨载指出绝句的第三句与前两句之间的“转变”,是直接连续的“婉转”的承接。
D.王之涣《凉州词》的开与合是相关的,诗中的景象上的大开,又是情绪上的大合。
【参考答案】
6.B(压卷之作的绝句是从第三句开始在语气上发生变化的,并非是“三、四句之间”发生的变化)
7.C(“以景接景”的说法不当,文中有“而从想象远处接情”的表述)
8.D(A不是关于“艺术准则”之争,而是“唐诗绝句何者‘压卷’”之争。B原文是说在“哪些篇目能获得‘压卷’的荣誉”上诸家看法有出入,与杜甫无关。C绝句的三句之后是虚接,而原文说“虚就是不直接连续”)
内蒙古中考报名系统入口 http://www.yggk.net/beikao/yu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