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人生》阅读答案解析

学习频道    来源: 阳光学习网      2024-07-20         

本站非官方网站,信息完全免费,仅供参考,不收取任何费用,请以官网公布为准!
  音乐与人生
 
  ①这是有关我心灵状态的一则小故事。它没有离奇、曲折的情节,只有牵动心魂的情态。时间是一九七七年和一九七八年冬春之交,地点在北京故宫深深庭院。
 
  ②当时,我正在为调动工作疲于奔命,要告别工作了多年的中国农业科学院调往中国社会科学院,内心既惆怅又激动。因为从今以后我要站在哲学的尊前公开说话,并且决心献身于智慧的哲学。
 
  ③一个下雪天,我突然萌生独自一人去故宫深院走走的念头。别人游故宫,总爱选择风和日丽的天气,我则喜欢挑一个斜风细雨或纷纷扬扬的落雪天。理由其实很简单:雨雪天的气氛,同故宫的建筑场、历史哲学更为和谐。
 
  ④故宫里面游人极少。与其说我是在参观珍宝馆和贵妃的起居室,还不如说我更喜欢在小小的极幽静的庭院内徘徊、踯躅和沉思默想。突然,从安装在屋檐下的小音箱里传出了古琴曲《平沙落雁》,仿佛是随着寒冷的北风,掠过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蒙古大草原和长城两千多年的历史山谷,轻轻飘落到皇宫深院里来的。乐声悠扬流畅,让你放下眼前心头的一切,随它去看那平沙无垠、云程万里、群雁翱翔、天际飞鸣的景象,感受那立于苍茫天地间独行旅人的渺远情思.
 
  ⑤在这之前,我在音乐厅曾不止一次地听过这首曲子,但都不如这一次感触深。究其原因,不外是我的心境、周围古老建筑场与乐曲的契合。其实,人的心境也是一种场,当音响构成的场、人的心境和周围的环境这三者发生共振的时候,旋律和律动才能打进人的内心,才能荡人心魄,顿起波澜。
 
  ⑥传说《平沙落雁》的作者是唐朝诗人陈子昂,也有人考证是宋代毛敏中和明代的朱权。我则倾向于是陈子昂。这是我的感觉告诉我的。我觉得这首古琴曲只能出自陈子昂的手笔。因为他既能写下“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诗句,当然也就能谱出《平沙落雁》。两者都是千古绝唱,是同一境界的两种表述,就像水和水蒸气的分子式相同,形态各异。《平沙落雁》好比是水蒸气,无形,无象,缥缈得很。
 
  ⑦设想陈子昂在晚秋的一天,看见远处山映斜阳天接水,一群南飞的大雁缓缓悠悠地落到沙洲上来歇脚,触景生情,顿起幽思,化作千古绝响。整个曲子的基调好像是由两个对立和矛盾着的主题构成的:动与静,有涯的生命与无限的天地,短暂与永恒,有意义与无意义……
 
  ⑧雪仍在下,静悄悄地落在古瓦上,落在古树上,落在贵妃、皇后和太监曾经走过的古道上。《平沙落雁》的古旋律还在周遭回荡着。那么,当年在宫墙内发号施令、享尽人间荣华富贵的皇室成员如今都到哪里去了呢?这里没有留下他们的足迹,只有皇宫建筑师、木匠瓦匠的作品,只有音乐家创造的旋律,只有大自然的冬去春来叶绿叶黄。
 
  ⑨感谢故宫,是它的建筑场帮助我听懂了《平沙落雁》。在故宫,只能播放中国的古筝、古琴曲作为背景音乐,若播放摇滚或美国午餐音乐,准会砸锅,因为气不通,场不对。也多亏了我当时的心境,否则这首曲子就无从入手刻画我波澜起伏的灵魂状态:追求变化,又渴望永恒;想冲决有限,又害怕无限;方向明确,又觉得身在歧路。正是《平沙落雁》给了我一次与自己心灵对话的机会,让我自省,让我不断去追寻生命的意义。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第②段交代了作者的生活状态,为下文写听古琴曲生发诸多感触做好了铺垫。
 
  B.作者内心惆怅激动,但对于选择从事哲学研究十分坚定,并决心献身于这份选择。
 
  C.为了体会故宫的历史哲学意义,作者特意选择了一个下雪天独自走进故宫古建筑群。
 
  D.文章所引用的陈子昂的诗句,其意境空阔寂寥,意在表现作者内心的孤寂苍凉。
 
  E.《平沙落雁》让作者心潮起伏,是因为音乐旋律、古老建筑与他此时的心境相契合。
 
  C.为了体会故宫的历史哲学意义,作者特意选择了一个下雪天独自走进故宫古建筑群。
 
  ③一个下雪天,我突然萌生独自一人去故宫深院走走的念头。别人游故宫,总爱选择风和日丽的天气,我则喜欢挑一个斜风细雨或纷纷扬扬的落雪天。理由其实很简单:雨雪天的气氛,同故宫的建筑场、历史哲学更为和谐。
 
  D.文章所引用的陈子昂的诗句,其意境空阔寂寥,意在表现作者内心的孤寂苍凉。
 
  ⑥传说《平沙落雁》的作者是唐朝诗人陈子昂,……我觉得这首古琴曲只能出自陈子昂的手笔。因为他既能写下“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诗句,当然也就能谱出《平沙落雁》。两者都是千古绝唱,是同一境界的两种表述,就像水和水蒸气的分子式相同,形态各异。《平沙落雁》好比是水蒸气,无形,无象,缥缈得很。
 
  解析:(帮助理解《平沙落雁》的意境特点,为后文做铺垫
 
  铺垫什么?
 
  ⑦……整个曲子的基调好像是由两个对立和矛盾着的主题构成的:动与静,有涯的生命与无限的天地,短暂与永恒,有意义与无意义……
 
  ⑨……也多亏了我当时的心境,否则这首曲子就无从入手刻画我波澜起伏的灵魂状态:追求变化,又渴望永恒;想冲决有限,又害怕无限;方向明确,又觉得身在歧路。正是《平沙落雁》给了我一次与自己心灵对话的机会,让我自省,让我不断去追寻生命的意义。
 
  (明确:作者内心并非孤寂苍凉;引陈诗的目的并非为表现作者心情)
 
  17.第④段中的画线语句写出了《平沙落雁》的哪些特点?(5分)
 
  仿佛是随着寒冷的北风,掠过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蒙古大草原和长城两千多年的历史山谷,轻轻飘落到皇宫深院里来的。
 
  要点一,乐音清冷,意境旷远(2分);要点二,穿越了时空,带着历史的沧桑感(悠扬流畅,历经千载,堪称经典)(2分);要点三:深沉低婉,与故宫古老沉静的氛围相契合。(1分)(本题5分。意思对即可)
 
  仿佛是随着寒冷的北风,掠过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蒙古大草原和长城两千多年的历史山谷,轻轻飘落到皇宫深院里来的。
 
  关注句中关键词句,紧扣问题,挖掘隐性信息
 
  感情基调清冷,意境旷远
 
  深沉低婉,与故宫古老沉静的氛围相契合
 
  带着历史的沧桑感
 
  拓展:
 
  请对第④段中的画线语句加以赏析。(5分)
 
  仿佛是随着寒冷的北风,掠过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蒙古大草原和长城两千多年的历史山谷,轻轻飘落到皇宫深院里来的。
 
  完成“如何写出乐曲的什么特点”的思维过程;
 
  经历“这样的描写给人什么样的感受”的体验过程
 
  仿佛是随着寒冷的北风,掠过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蒙古大草原和长城两千多年的历史山谷,轻轻飘落到皇宫深院里来的。
 
  这句话中作者运用联想,以形象的画面再现在故宫听《平沙落雁》的第一感觉。写那声音是“轻轻飘落到皇宫深院里来的”写出乐音与雨雪天故宫那份古老、沉静且肃穆的氛围相吻合,深沉低婉,容易进入人心;而它仿佛是“随着寒冷的北风而来,掠过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蒙古大草原和长城两千多年的历史山谷”则表现出乐音基调的清冷,意境的空旷,和跨越千年的古老沧桑之感。这一切合在一起,以时间的悠远与空间的旷远,在皇宫深院,共同作用于聆听者,牵动着他的心魂。
 
  18.作者认为“音乐与人生”有怎样的关系,请简要分析。(6分)
 
  对文章题目的解读
 
  考点:理解、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
 
  要点一,音乐能够表现人生中的某种心灵状态;
 
  要点二,当音乐与人的心境、周围环境契合时,人能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内涵,从而更好地面对自己的生命状态,解读心灵世界(音乐和人生在特定的“场”中能发生碰撞,撞击出心灵的火花);
 
  要点三,音乐能够启发人去探求人生的价值(音乐对人生有启迪作用)。(本题6分。每个要点2分,意思对即可)
 
  要点一,音乐能够表现人生中的某种心灵状态
 
  (如《平沙落雁》旋律中“动与静,有涯的生命与无限的天地,短暂与永恒,有意义与无意义……”的矛盾对立就刻画出当时作者波澜起伏的灵魂状态“追求变化,又渴望永恒;想冲决有限,又害怕无限;觉得世界有意义,又没有意义……“)
 
  要点二,当音乐与人的心境、周围环境契合时,人能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内涵,从而更好地面对自己的生命状态,解读心灵世界(音乐和人生在特定的”场“中能发生碰撞,撞击出心灵的火花); (如同故宫、《平沙落雁》,和正面临人生拐点的作者,在同一时刻出现,作者”听懂了《平沙落雁》“……给了我一次与自己心灵对话的机会,让我自省,让我不断去追寻生命的意义。”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要点三,音乐能够启发人去探求人生的价值(音乐对人生有启迪作用)。
 
  (如作者欣赏《平沙落雁》,感受到天地无限人生有限的无奈,但也了悟艺术创造哲学思考等有价值的劳动才是永恒的,因此启发作者对人生的思考)
 
  19.作者说:“当年在宫墙内发号施令、享尽人间荣华富贵的皇室成员如今都到哪里去了呢?这里没有留下他们的足迹,只有皇宫建筑师、木匠瓦匠的作品,只有音乐家创造的旋律,只有大自然的冬去春来叶绿叶黄。”这表现出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悟?请联系实际或阅读积累,谈谈你的思考和认识。(不少于200字,12分)
 
  第一问:作者的人生感悟:人生中的权势富贵如过眼云烟,但是凝结着人类智慧的劳动创造、四季轮回的大自然是亘古不变的。
 
  第二问,略
 
  评分要点:本题12分。①作者的人生感悟,2分(意思对即可);②联系实际或阅读积累谈出自己的思考认识,6分;③语言,4分(语言通顺,得2分;语言有文采,得4分)
 
  示例一:11-12分
 
  表现出作者对人生短暂而天地永恒的感慨,也表达出作者认为一生的享受终将成为无意义的过往,惟有匠心独运,承载创作者心境的艺术会与自然长存的看法。人生短暂,故一切荣华终将成为历史中的一粒沙,但人的精神却可以流传,成为永恒。正如苏轼所言,“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那“变者”便是我们耿耿于怀的名利和时光,而真正使生命永恒的是那“不变者”--一个人的精神。建筑、乐曲皆是精神的外化,故而得以永生。有限的是生命,无限的是精神。
 
  示例一:11-12分
 
  历史的车轮碾过多少页过往,大自然不变地更替着,此时眼前下着雪,却只见红墙青瓦,听得乐声阵阵。人生在世只顾及享乐,是留不下足迹的,自然与历史都会残酷得将那繁华又虚空的影子剥落,正如我们只见阿房宫,却不见秦始皇当年如何骄奢霸道,但又如孔庙,这只是圣人所居,他真正为世人留下的是他的聪慧又富于深意的话句,这才是真正经得起“风吹雨打”的东西,真正造福与世人,能使其看见或有所收益的东西。大江东去,世人所留之物不会因浪淘而尽,成为自然与历史带不走的财富。(12分)
 
  示例二:11-12分
 
  最终在历史洗刷中留下的,不是富贵荣华,而是那些沾着汗水与智慧的创造、劳作。只有这些物质和精神的劳动成果才是永恒的,伟大的,有价值的,其人生价值也由此得到实现,当世的荣华在历史的长河中毫无价值。当王维转身背向利禄,选择归隐,在文学的土地上耕耘时,他大概也认识到人生的价值并不在于浮华,也只会是自己辛苦得来的创造和成果。王维若汲汲于名利,也只会是一个成功的官僚,百年后即会被忘却,因为荣华对于他特别是后人没有价值。正是王维在创作的辛劳使他创作了滋养后人的有永恒价值的作品,也使他本人实现了人生的价值。
 
  评分:感悟不够全面,扣1分
 
  示例二:11-12分
 
  人生短暂,来去不留痕;但人所留下的艺术和自然之美却永存。我认为这是一种对立和矛盾的哲学思考,再大富大贵之人终抵不过时光将其磨灭,得以永存的除了人类物质上精神上的艺术杰作外,便只有更迭不断的自然了。就好比欧洲中世纪的那些贵族,曾经觥筹交错繁复奢华,但任是皇亲国戚也抵不过岁月的埋葬。时至今日,巴黎圣母院依旧游人如织,卢浮宫中古的油画也不知引得多少人驻足。这些艺术的珍宝与绵延的阿尔卑斯山相呼应,成为主观上为人铭记或客观上不被磨灭的永恒。
 
  示例三:9-10分
 
  作者认为,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不在于物质享受,而在于脚踏实地,切实做好自己的本职。物质是短暂的,而精神却是永恒的。写出《枫桥夜泊》的张继,当年是落榜生,但当年金榜题名的那些他的同侪早已湮没无闻,但张继和他的诗却流传千古。苏轼在他的《赤壁赋》里写到了横槊赋诗的曹孟德、围困孟德的周郎,当年那样叱咤风云,但“而今安在哉?”只有那“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留存千年。当然同样长存于人们心间的还有历尽坎坷却始终履行自己信念的苏东坡。9分
 
  评分:
 
  对作者人生感悟分析不确切,“物质是短暂的,而精神却是永恒的”有些沾边,1分;联系阅读积累,举出两个较为恰当的事例2分;谈出自己的思考认识比较贴切,3分;字数够,1分;语言通顺,1分;较有文采,1分。
 
  示例四:9-10分
 
  这表现为作者认为权利、金钱,都会随历史而逝,但只有工匠们的作品、乐者们的旋律,像大自然一样,不变地流传下来。遥想当年,多少人为了科举寒窗古读,终于混有一官半职,又几分小财,可此皆身外之物,这钱与权,又怎能流传?倒不如像温庭筠一样,无钱无权,落第不中,却任凭一身才华,把他的名,他的花间词流传于世。钱与权终将随时光而逝,只有自己的作品能流传于世,为后人所赞叹。
 
  分析:
 
  人身感悟总结的合适,但关于“凝结着人类智慧的创造”的含义概括的不凝练;1分
 
  将温庭筠和寒窗苦读求功名的学子对比,较深刻,6分;
 
  语言通顺,但有两处语病,“苦”写成“古”,又几分小财,2分
 
  示例五:7-8分
 
  作者认为人生并不是要怎样享受物质,而应该重在精神方面的贡献。在历史的长河中,那些曾经的帝王将相,他们虽曾经带领国家走向富强,自己吃尽穿绝,但是令人们真正记住的却没有几个人。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数人投身于革命,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让世人享受这些财富。所以,在精神面前,物质虽说只是当时的财富,一时的富有,而精神则是流传于后世的,被人们千古传唱的精神力量。我们更加应该看重精神方面的财富。
 
  (7分)
 
  评分:对作者人生感悟分析不够确切,1分;联系实际,举出了历史中的事例,但不具体1分;谈出自己的思考认识不够充实2分;字数够,1分;语言通顺,1分;较有层次,1分。
 
  示例六:5-6分
 
  我认为表现了作者认为只有意境能够流传千古的感悟。作者认为音乐、人的心境和环境发生共振产生的意境是能够发人深省、千古流传的,而不是人类的功绩。比如,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一个人享受着阳光的温暖,当他听到与之相契合的歌曲,他便会有了对歌曲、对人生的感悟,而那种意境不会变,而且一直流传。对于人生的思考和感悟都是经久不衰的话题和意境,这种意境会随着人的心境而改变,但不会随着时间的消耗而变质,也就能流传千古了。(5分)
 
  评分:对作者人生感悟分析不确切,1分;联系实际,理解有误,没有举出恰当的事例0分;谈出自己的思考认识不够充实2分;字数够,1分;语言通顺,1分。

内蒙古中考报名系统入口  http://www.yggk.net/beikao/yuwen/
阳光考试网    考试资讯分享    m.yggk.net             [责任编辑:阳光学习网]
阳光考试网手机版 |   学习频道 |   学习专栏 |   大学排行榜 |   高考查分系统 |   高考志愿填报 |   专题列表 |   教务管理系统 |   高考录取查询

  阳光文库   免费学习门户 备案号:闽ICP备11025842号-3 网站地图

本站所有资料完全免费,不收取任何费用,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Copyright 2025 阳光学习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