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南宁三模语文答案
学习频道 来源: 爱英语吧 2024-07-20 大 中 小
2014年南宁市高中毕业班第三次适应性测试语文参考答案
1.A(B.酵jiào,C. 俎 zǔ,D.削xuē)
2.D(A.李代桃僵:比喻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不合语境,应该为“投桃报李”。B. 随波逐流: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只能随着别人走。不合语境。C.心猿意马:形容心思不专一,变化无常,好像马跑猴跳一样。不合语境。脍炙人口:比喻好的诗文、歌曲等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诵。符合语境。)
3. C(A.用词重复,删去“近200多种中成药”中的“近”。B.成分残缺,在“争夺车险续保”后加“市场”。D.不合逻辑,将“以免”改为“以便”)
4.B(注意上下文及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5.C(原文的表述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地影响了社会进程和人们的精神世界”,所以选项说“当今世界”扩大了范围。)
6.B(“他们之间的关系就好像是精神与物质的关系一样”于文无据。)
7.D(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原文的表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而不是“哲学的力量”。)
8. A(绝:横渡)
9. C(②说的是傅求在修复泗州城墙方面的举措,③说的是傅求解决民力困乏,⑥说的是傅求的错误做法。)
10.B(傅求“有效地团结”“将田地归还”的对象是羌人,不是夏人。)
11.(1)皇帝下诏命傅求去视察,傅求认为修缮城池已经完工,而且既已取得却又放弃,不是用来扬国威的做法。(“视”、“讫”、“所以”、“以为”各1分,句意2分)
(2)泾原已出兵到边境上,傅求认为苏恩向来不是怀有二心的人,如果出兵打他,必然引起边疆祸患。(“谓”、“素”、“二”、“乘”各1分,句意1分)
12.(1)示例:①此联对仗工整,韵律和谐。②这两句互文见义,院子里、池塘边,梨花和柳絮都沐浴在如水的月光之中。③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作者将一腔幽怨之情寄寓在暮春景象之中,营造了一个意境清幽、情致缠绵的境界。④“‘溶溶”“淡淡”等叠词的运用,使诗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音韵美。⑤用意象叠加(列锦)手法,通过梨花、院落、明月、柳絮、池塘、清风这六种意象的叠加,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营造缠绵幽怨的意境,倍增相思幽怨之情。(答出两点即可,每点2分,酌情给分)
(2)示例:诗歌首联“不再逢”、“ 任西东”表现了与佳人无法再见的满怀惆怅,紧扣“怨”字;颔联境界清幽,蕴含幽怨之情;颈联“寂寥”、“萧索”直点怨情;尾联书信无达处,则是怨的高潮。全诗紧扣“怨”字,却无一“怨”字,意在言外,含蓄蕴藉。(4分,酌情给分)
(1)体无咎言 以我贿迁 散入春(东)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清角吹寒
(2)功业相反也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老病有孤舟 凭轩涕泗流 星河鹭起
14.(1)“井”,结束了游荡和漂泊,使人过上了定居的生活。(1分)这句话突出了“井”具有根源性的重要作用。(2分)(酌情给分)
(2)人类利用完外物的作用后,往往将其荒废,丢弃。(1分)此句突出了人类的功利性,批评人类不尊重自然,不爱护自然,对自然缺乏感恩之心。(2分)(酌情给分)
15.文章第一段从“井”的象形字体产生联想,用一个比喻说明井在大地上的作用。(2分)点题,统领全文,与文章结尾相呼应。(2分)(酌情给分)
16.作者通过写“寒山寺”连撞钟也要出卖撞钟权的情况,反映了现代人把文化金钱化,充满功利。(2分)与“井”是免费的,为人类无偿奉献形成对比,突出了“井”的伟大。(2分)这部分内容紧扣现实,引人深思,促人警醒,丰富了文章内涵,深化了文章主旨。(2分)(酌情给分)
17.井,使人类结束了游荡和漂泊的日子,使人定居下来,有了家园、村落和城池。(2分)百姓掘井吃水,赖以生存。井有大德,属于天赐,供给人的水是免费的。(2分)人要饮水思源,有感恩之心,“井”帮过人类,人就应该对他说声“谢谢”。 (2分)(酌情给分)
18.示例:空闲时间总是“低着头”,专注于手中的电子产品,对身外的世界漠不关心,以年轻人为主。(每点1分,酌情给分)
19.示例:设立纪念日和公祭日,体现了对历史的尊重。(观点明确2分)悼念死难同胞,揭露战争罪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从和平的角度论述)更重要的是提醒我们反思民族悲剧的成因,避免历史惨剧在我们身上重演。(从历史教训的角度论述)同时正告日本当局,为侵略历史翻案的企图注定要落空。(从中日关系的角度论述)(3分)(论述角度不一定面面俱到,能观点鲜明,从以上某一个角度论述,表述合理即可。总体上按观点2分,论述3分赋分。)
20.示例:战火纷飞则曰兵荒马乱 眷恋故土则曰胡马望北(每处3分,酌情给分)
21.【写作提示】可从以下角度立意作文:(1)执着专注于自己的事业,认真努力,定会成功;(2)立足小角色,追求大成就;(3)做最好的自己;(4)莫让嫉妒蒙蔽双眼等。
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语文学习 http://www.yggk.net/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