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
非官方网站,信息完全免费,仅供参考,不收取任何费用,请以官网公布为准!
嘉兴一中2014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测试
语文答题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2分)
5.(1)(3分)
(2)(4分)甲处 , , 。
乙处 , , 。
6.(3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33分)
9.(3分)
10.(5分)
11.(4分)
12.(4分)
13.(6分)
14.(5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5分)
18.(3分)
盖 余 性 既 严 急 家 中 人 启 事 不 以 时 即 叱 出 而 事 之 急 缓 不 更 问 故 仓 卒 不 得 白 而 家 中 盐 米 诸 琐 物 皆 内 子 主 之 颇 有 序
19.(9分)
(1)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5分)
(2)因思余于书,诚不异伶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4分)
20.(4分)
21.(4分)
22.(6分)
(1) (2)
(3) (4)
(5) (6)
(7) (8)
5.答案:
(1)③⑤①④②⑥(3分)
(2)甲:楚天千里,雨打风吹,刚强雄健;乙:明月惊鹊,清风鸣蝉,闲听蛙鼓是诗人无边的浪漫 (共4分。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内容上应引用或化用辛词))
6. 答案:国际法则(先占原则);文献资料(纳入版图);行使主权(有效统治)(注意题干中“哪些方面”的提示,意思接近即可)(3分))
二、现代文阅读(33分)
7. B(原文说“19世纪,西方学者开始用‘Humanitas’来专指文艺复兴时的那股文艺思潮”)
8.B(原文说“把人们的思想带出了封建社会”,“为西方国家结束封建时代、走上现代化道路奠定了思想基础”,而不是“宣告”、“标志”。)
9.建立现代意义上的民主国家,要从“以官为本”转向“以人为本”,把国人从奴隶意识中解放出来。也只有唤醒民众,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是一个“人”,认识到人的尊严、人的权利和人的自由,革命才算成功。(3分。意思对即可)
10.答案:开篇的环境描写中,“古镇”、“古井”、“古老的平屋”、“格局多年未变”,暗示着这里的生活、人们的思想感情、思维方式极易成为一种陈旧定势,成为一种难以改变的积淀;“普通的小杂院”“普通人家”则暗示这样的聚居地,这样的人群具有普遍性(2分)。这正是小说主人公郑若奎、潘雪娥,促使其生活、形成其性格、驱使其行为的特定环境。作品这里的环境描写为推进情节、塑造人物、表现主题作了有力的烘托(3分)。
11.答案:①对潘雪娥而言,郑若奎的去世使她失却了情感上的依傍(2分)。
②对小院中的人们而言,郑若奎的去世,使他们对“郑、潘二人产生爱情”的盼望一下子落空了(2分)
12.答案:作品中的两位主人公:①都是平凡的人,社会地位不高;②都是规矩的人,生活有规律;③都是孤独的人,没有生活伴侣;④都是外表平静,内心充满强烈的爱情愿望的人。⑤都是受传统束缚,不敢大胆追求的人。 答3点即可给满分(4分)。
13.答案: ①与沉闷、凝滞的冷漠情调形成反差。②象征着主人公纯洁、高尚的情感。③蕴含了两个孤寂的人期望相通的微妙心意。(6分,每点2分)
14.答案:作品的标题“永远的门”:“门”,既指画在墙上的那扇门,也可理解为人们的心灵之门。(2分)“永远”,既表现了作品的悲剧性——两位主人公最终被隔绝开来,也可理解为作者的深意所在——人与人之间永远存在着一种可以打开,也可以封闭的隔阂。(3分)
语文学习 http://www.yggk.net/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