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市2015年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答案
学习频道 来源: 阳光高考信息平台 2024-07-20 大 中 小
保定市2015年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语文试题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9分)
1.C 错在:认为黄庭坚只讲“理趣”而不讲“诗律”。
2.D 错在:则会使诗与词两者互补。原文无此信息。
3.D 错在:难分谁借助于谁。原文为:“理趣”实以“情”为媒介。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21分)
4、D“趣”通“趋”,奔赴之意。
5、B
6、A应为“因救回庄宗而受到赏赐和称赞”
7、(1)亳州的李邺等都因为贪赃被判处死刑,明宗下诏褒奖清官,用来激励天下的官员。(得分点:以:因为;论:判罪;以:用来;讽:劝告、规劝 句意2分)
(2)先帝把太原交给我镇守,是让我在这里终老,现在无故将我调离,这是怀疑我要造反。
(得分点:授:授给、给予;焉:于之;是:这;判断句式1分;句意2分)
(二)诗歌鉴赏(12分)
8.①用典。用苏秦佩六国相印的典故表达自己渴望被重用,用凤栖梧桐之典写怀才不遇。用陶渊明之典写自己仕途不顺而归隐田园。
②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写饮酒时菊香阵阵、清风吹竹,早上醒来小鸟喧啾,天气晴好,写出隐居生活之清闲,反衬出诗人怀才不遇而无奈归隐的落寞之情。
③对比。将自己与苏秦对比,苏秦满腹才华,佩六国相印,被拜为上卿,自己却空有才华而无人赏识,写自己渴望被赏识却怀才不遇的失落、无奈。
④反衬亦可。以隐居生活之清闲,反衬出诗人怀才不遇而无奈归隐的落寞之情。
(手法2分,分析4分)
9.借苏秦挂六国相印(或六印累累)典故,表达作者对英雄无比崇敬以及建功立业的渴望。例略
①借“凤栖梧桐”,表达自己的怀才不遇无奈的伤感以及人生迟暮的感慨(或年华已逝)。例略
②虽可像陶渊明那样饮酒赏菊,生活清闲,但功名之梦终不能释怀的矛盾心理。例略(每点2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0.(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4分)
(2)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4分)
(3)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2分)
三、小说阅读(26分)
11.(1)【B D】每点3分 B “是想让哥哥心甘情愿再住回精神病院,而不误解我”错误 D“愧疚以及对照顾哥哥感到艰难的情感”错误。
(2) ①童话包含了母亲、哥哥和“我”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和追求。
②童话与现实形成巨大反差,引发读者深刻思考。童话是与现实相对的,童话是美好的,文中所写现实却是残酷的,两者形成巨大反差。
③童话是美好的理想和期望的象征,寄予了作者对人们追求美好、努力实现美好愿望的肯定和鼓励。(每点3分,答出任意2点即可得满分)
(3)①年轻时一身书卷气、儒雅清秀,而今又老又丑。
②因生活重压患了精神病。20岁出头患病,直至终老,没有自由、痛苦终生。
③有强烈的责任感。努力改变家庭的贫穷命运,不看着弟弟妹妹们成家立业,绝不结婚。
④善良、宽厚。对二小“成家”理解、有情义,对弟弟信赖,有耐心等待。(每点2分,答出任意3点即可得满分)
(4) 问题一:小说通过讲述“我”照顾患精神病的哥哥的故事,表现了人生对于苦难和责任的担当的主题。
母亲照顾患精神病的大儿子一辈子,担当了全部困难和责任。哥哥当年想实现母亲编织的童话,担当起家庭的全部责任。母亲走了,“我”承担起照顾哥哥的全部责任,并打算与哥哥相伴终老。(5分)
问题二:“我”把与哥哥相伴终老、实现哥哥所说的童话,看作别一种圆满,实际是人因担当而获得内心的安宁,这比一切物质的奢华、生活的优越都要珍贵。(3分)
语文学习 http://www.yggk.net/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