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朝阳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3)
学习频道 来源: 阳光高考门户 朝阳一模 2024-07-20 大 中 小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6.3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6分)
1.(3分)B(“测量其长度”与原文“拉上来量绳子的长度”不符)
2.(4分)指的是考古出土的宋代椗子与《西游记》中对金箍棒的描写极为相像(1分):大小形制(或“长度、粗细、形状”)一致(1分),都有箍(1分),褐黑色、质地坚密似铁的铁力木与乌铁的颜色质地很相似(1分)。
【评分参考】意思对即可。
3.(3分)D
4.(3分)B(A.“全都”有误;C.“有了箍,金箍棒就不结实了”有误;D.“从金箍棒演变而来的”有误)
5.(2分)A(B.“丧”读“sànɡ”,意为失去;C.“辟邪”的“辟”读“bì”,意为排除,“辟谣”的“辟”读“pì”,意为驳斥;D.形容做事得心应手,非贬义)
6.(2分)C
7.(3分)B(A.“武器”有误,应为“金箍棒”;C.“反映了他对自由的矛盾态度”与文意不符;D.“表达了相同的情感”有误)
8.(6分)【示例1】赞同“材料一”的观点:金箍棒源于“椗子”。从外形上看,考古出土的宋代椗子与书中对金箍棒外形的描写极为吻合;从旁证上看,有民间传说将“椗子”与“镇海针”联系起来;从文化内涵上看,金箍棒起源于“椗子”,与大禹治水的传说相关联,体现了人们消灾、安居的愿望,与书中向善的价值取向吻合。
【示例2】赞同“材料二”的观点:金箍棒源于“荆觚棒”。从读音上看,金箍棒与“荆觚棒”读音相近,很可能是讹传造成的误写;从功能上看,“荆觚棒”是武器,又能辟邪,与孙悟空用金箍棒降妖除怪一致;从文化内涵上看,“荆觚棒”的功能,能够体现金箍棒除暴安良、实现社会公平和谐理想的象征含义。
【评分参考】意思对即可。如答其他,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5分)
9.(5分)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故当是时/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定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人人思贤也
【评分参考】答对2处得1分。答错2处扣1分。扣完为止。
10.(4分)①(2分)D(A.中举;B.列举;C.全;D.任用)
②(2分)C(A.和;B.偕同;C.给;D.随着)
11.(3分)B
12.(3分)C(“认为当时的王公大人不重用贤才,身边都是不肖之徒”与原文“若贤者不至乎王公大人之侧,则不肖者在左右也”不符)
13.(6分)如果奖赏不能落到贤人身上,处罚不能落到恶人身上,那么贤能的人就不会被勉励,作恶的人就不会被阻止。因此让不贤的人治理官府就会监守自盗,让他守城就会背叛,君王有难时他就不肯献身,君王外出流亡他就不肯跟随。(“劝”“阻”“是以”“倍”“死”“亡”各1分)
【评分参考】意思对即可。
14.(4分)重用贤能的人,可以治理好国家,使百姓获得安定、富足的生活(2分);可以让普通劳动者有机会得到任用,才华有用武之地(2分)。
【评分参考】意思对即可。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7分)
15.(3分)B(“对部下颐指气使,十分严厉”有误,“颐指”在这里是形容谢安神情淡定,从容指挥的样子)
16.(3分)B
17.(5分)作者写“淝水之战”是为了借古讽今(1分)。词中写东晋凭借长江天险的地理优势和任用有才能的将士谋划作战,最终以少胜多,成功击退了敌人的侵略(2分),借此劝谕南宋统治者要鼓足信心,因为南宋有同样的地理优势,也不乏抗金的人才,只要借鉴历史经验,坚决抗击金兵,就一定能以弱胜强,抵御外辱(2分)。
【评分参考】意思对即可。如答其他,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8.(6分)①南阳诸葛庐 ②西蜀子云亭
③商女不知亡国恨 ④隔江犹唱《后庭花》
⑤出师一表真名世 ⑥千载谁堪伯仲间
【评分参考】每空1分。句中有错该句不得分。书名号不计分。
四、(本大题共6小题,共22分)
19.(3分)C(A.“对自己的故乡产生了怀疑”与文意不符;B.“格外好听”与原文“有种亲切感”不完全一致;D.“杜撰”“应付”有误)
【评分参考】选C得3分,选B得1分。
20.(3分)D
21.(3分)B(其他三项都是比喻义)
22.(3分)“回”意味着曾经在故乡生活过,“来”强调的是作者第一次来到故乡(1分),“来”字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陌生与隔膜(1分),为下文对故乡情感的转变埋下伏笔(1分)。
【评分参考】意思对即可。
23.(6分)文中详细描写了老法师的地道宁波口音,呼应了上文对童年时听宁波话回忆(2分);描写了老法师的仪容,与祖父极为相似,引出了下文对爷爷的深切怀念(2分)。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情感,从陌生、隔膜到亲切、认同的转变(1分),为下文抒发自己对故乡的热爱做铺垫(1分)。
【评分参考】意思对即可。
24.(4分)这句话的含义是:有共同的民族文化的人(2分),内心一定有共同的民族情感,能够相通、共鸣(2分)。
【评分参考】意思对即可。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5.(10分)
【评分参考】(1)符合题目要求,以7分为基准分向上浮动;
(2)超过字数不扣分。
26.(50分)
作文评分参考
类别 | 评分要求 | 评分说明 |
一类卷 (42—50分) | 符合题意、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感情真挚 语言流畅、表达得体 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 以42分为基准分,向上浮动。 符合一类卷的基本要求,有创意、有文采的,可得46分以上。 |
二类卷 (33—41分) | 符合题意、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 语言通顺、表达大致得体 结构完整、条理清楚 | 以33分为基准分,向上浮动。 符合二类卷的基本要求,其中某一方面比较突出的,可得37分以上。 |
三类卷 (25—32分) | 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 语言基本通顺、有少量语病 结构基本完整、条理基本清楚 | 以25分为基准分,向上浮动。 符合三类文的基本要求,其中某一方面较好的,可得29分以上。 |
四类卷 (24—0分) | 偏离题意、立意不当 中心不明确、内容空洞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结构不完整、条理混乱 | 以24分为基准分,向下浮动。 |
说明:作文没有题目,扣2分。
每3个错别字减1分,重复的不计。
字数不足,每少50字减1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子墨子说:“如今治理国家的王公大人,都希望长久保持而不失去(自己的国家)。但是(他们却)不能使(国家)富足而是使(国家)贫穷,不能使(人口)众多而是使(人口)稀少,不能使(社会)安定而是使(社会)动荡,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治理国家的王公大人,不能用重用贤能之士的方法来治理国家。”
贤良的人多,那么国家治理(的政绩)就多;贤良的人少,那么国家治理(的政绩)就少。现在王公大人的紧要事务就是使贤人增多。问:“(既然)这样,那么使贤人增多的方法是怎么做的呢?”子墨子说:“想要使自己国家中贤良的人增多,一定要让贤人富有,让他们有尊贵的地位,让他们受到尊敬,让他们得到赞美,这样做之后国家的贤人就可以得到并且增多了。”古代的圣贤君主治理国家的(方法),说是:“(人如果)不仁义(我就)不让(他)富有,(如果)不仁义(我就)不让(他)尊贵,(如果)不仁义(我就)不让(他与我)亲好,(如果)不仁义(我就)不让(他与我)接近。”因此国家中(原本)富贵(与君主)亲近的人听到这个政令,都因为失去了自己(原本能够)倚仗的(只能)行仁义之事,国家中(原本与君主)疏远的人听到这个政令,都因为君主能不回避关系疏远重用仁义之人而行仁义之事。直到边远偏僻的郊外的臣子、宫庭的戍卫人员、都城中的民众、四方边境的百姓听到这个政令,都争相行仁义之事,那么国中贤人就多了。贤人治理国家,(就能使)国家安定,刑法公正,府库充实,百姓富足。
古时的圣贤君主治理国家,重用有德行的贤人。即使是从事农业和手工业、经商的人,有能力就任用他。国中的贤人,给他很高的官位,给他丰厚的俸禄,给他很大的权力。(如果贤人的)官位不高,百姓就会不敬重(他);俸禄不丰厚,百姓就会不信任(他);权力不大,百姓就会不敬畏(他)。拿(官位、俸禄、权力)这三种东西给贤人,不是对贤人予以赏赐,(而是)想要使(治理国家的)事情成功。所以在那个时代,根据德行任官,根据官职授权,根据付出确定奖赏,衡量功劳来分予禄位。所以为官者不会永远富贵,百姓不会永远贫贱,人人都想要成为贤人。
现在的王公大人也想效法古人,用重用贤能之士的方法来治理国家,却(只)给贤人很高的官位,但俸禄却不随着(增加)。官位高(却)没有(相应的)俸禄,百姓就不信任(君王)了。百姓不信任,怎么能亲附他的君王呢?所以先王说:“贪于权位的,不能把政事分给别人;重视财货的,不能把俸禄分给别人。”政事的权力不交给别人,俸禄不分给别人,天下的贤人怎么会自己到王公大人的身边来呢?如果贤人不到王公大人的身边,不贤的人就在(王公大人的)身边了。王公大人使这些人得到尊位,用(这种方法)治理国家,那么奖赏一定不会落到贤人身上,处罚一定不会落到恶人身上。如果奖赏不能落到贤人身上,处罚不能落到恶人身上,那么贤能的人就不会被勉励,作恶的人就不会被阻止。因此让(不贤的人)治理官府就会监守自盗,(让他)守城就会背叛,君王有难时(他)就不肯献身,(君王)外出流亡(他)就不肯跟随。所以圣贤君主用重用贤能之士的方法来治理国家。重用贤人,是治理国家的根本,是对百姓有好处的事。
语文学习 http://www.yggk.net/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