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市2017年高三年级元月调考语文试题答案
学习频道 来源: 阳光高考门户 荆门高三元月调考 2024-07-20 大 中 小
荆门市2017年高三年级元月调考
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1-3题。(9分,每小题3分)
1. A( “礼乐”精神与“礼治”是一致的,不是相反的看法)。
2. C(“依‘礼’确定人的身份地位以获得一种人伦秩序”,而不是“依人的身份地位而确定的人伦秩序”)。
3. A(原文说“我们今天对孔子崇尚‘礼乐’文明做法进行评价”,不能理解为“我们今天崇尚孔子的礼乐文明”。)
(二)4~6题。(12分)
4.(3分)C(A.“吕思勉从幼年起便有志于史学”说法错误。B.“因为这与他研究史学的志趣不一致”错误。D.“这也得益于他能直接运用古典与浅近文言教学”没有依据。)
5.(4分)
1、史学方面不断钻研,成果丰富。年轻时即刻苦攻读了大量的文史著作,为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功底。文章列举了吕思勉不同时期的大量著作,充分展示了他在史学研究方面的巨大成就,对中国史学研究的巨大影响。
2、立身持正、志节凛然的精神。文章历数了他在国难当头时不屈服日本人的淫威,积极为国家抗日救亡而作的种种努力,以及他坚持在教学中加强对青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思想,充分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
3、谦逊质朴、睿智自信的学者风范。文章介绍了他在不同时期不同地方所作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产生的影响,描写了他富有感染力的教学风格,充分表现了一个史学大家的学者风范。
4、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死而后已的拼搏精神。担任过多种社会职务,不断跟随时代步伐,年老病重,仍不停止工作,直至生命最后一刻。(每条1分,答出3条即得4分)
6.(5分)
1、本文以对吕思勉的赞扬和崇敬为基调,按时间顺序,讲述了他各个时期的主要活动,所取得的主要成就以及表现出的让人敬佩的精神。
2、采用叙议结合的方式。文章在叙述的过程中不断加入“深受师生爱戴”“奠定了先生在史学界的地位”“立身持正,志节凛然”“先生可谓尽瘁于学术矣”等议论,即点明了吕思勉的品质,字里行间也饱含了作者对先的景仰之情。
3、运用细节描写。“他常穿深色的长衫或袍子,戴一副深色的近视眼镜,谦逊、质朴、睿智而又自信” “他上课时带几本古籍上堂,先用浅近的文言文,以刚劲挺拔的书法,写上一二段提纲,然后边踱方步边缓缓讲授,言词清晰,语气平和,引经据典,脱口而出”这些描写让读者对吕思勉有了更形象的认识,增强了人物的真实感和亲切感,也增强文章的生动性。(每条2分,答出2条5分)
(二)7~9题。(14分)http://www.xuecan.net/shiti/11041.html
7.E、C(答E给3分,C给2分,B给1分,A、D不给分)(5分)(A.“这说明徐小丹一开始对爱情的追求是盲目的”错误。B.“在城里住不惯了,相反,他更喜欢乡里的生活”依据不足,回到乡下是因为这里有他的爱情及对艺术的追求。D.“批评了县长高高在上的官僚主义作风”不准确。)
8.(4分)
一、侧面烘托。写安若素的优秀,没有写他怎么多才,只是让村长老徐说“咱们村里的风水都让狗东西安若素占尽了”,就交待清楚了安若素的才华过人。“徐小丹哭着要嫁给安若素”,又是从另一个侧面写出了安若素的优秀。写徐小丹漂亮,“徐街的小伙子早就把眼珠子瞪圆了,像小灯泡一样,直想爆发争夺大战呢,咋能让外来人占了便宜?”,再一次侧面烘托了安若素的优秀。
二、抓住细节。看似平淡,实则曲折。知青返城,安若素走了几天又回来了,表现了他对这一方土地,对土地上生活的乡亲的深厚感情,写安若素不畏权贵的君子风度,再一次用牛干事、老徐的一味逢迎反衬了安若素的高傲。当牛干事通知他说县长要来看望他,要他说“感谢县领导的培养”的时候,他反驳道“我得感谢我老婆徐小丹”。当县长进入他家门的时候,他依然不理不睬,低头做画,与他的名字“安若素”一样,安之若素,泰然处之。这个细节是一折,让读者为安若素的傲骨而兴奋,并为接下来的情节担心。(每条2分,其中概括准确1分,能至少用文中一个情节作解析的得1分。答“倒叙,设置悬念等其它表现手法的,参照此标准斟情给分。)
9.(5分)
(1)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从下乡之初就开始画徐街,扎根农村画徐街,在生活艰难的时候不放弃画徐街,到成名之后仍不懈地画徐街,充分表现了人物对艺术执着追求的精神。
(2)有情义。对妻子不离不弃,返城后又回到农村,既有对艺术的追求,又有对妻子的爱,成名之后,充满了对妻子的感激。
(3)有骨气。对老徐逢迎领导做法的反感,对牛干事所提要求的反驳,以及县长进入他家门的时候,他依然不理不睬,低头作画,都表现了他不畏权贵的气节。
(4)尊重艺术,尊重同道。当县长拿出自已的作品来论画时安若素即笑脸相迎,手拉县长进屋论道,不是因为来客职位是县长,而是因为来客也是同道中人,他觉得遇到了艺术是的知音,表现了他对艺术的尊重。(答出1条得1分,答出2条得3分,答出3条得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10.B(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