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
非官方网站,信息完全免费,仅供参考,不收取任何费用,请以官网公布为准!
吉林大学于4月18日组织召开了“中国梦·育才梦·成才梦”主题教育座谈会,与会的院士、资深教授、国家教学名师、巾帼建功标兵等师生代表结合自身经历感悟,畅谈了对中国梦、育才梦、吉大梦的理解。本站联合吉林大学报将陆续刊发座谈会发言摘要,以飨读者
2003年,跟孙正聿老师和宋天佑老师一起获得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的那年,在全校新生开学典礼上,学校让我作为教师代表做一个发言。认认真真地考虑一天多,我写了一个发言稿,题目就叫《在吉林大学培养知识分子的品格》,我就想把自己求学的经历、认识与感想做一个总结,并将自己的感悟传达给学生们,让他们也能够循着自己的思路去想一想。
2003年10月以后我出国了,到2005年底回国。在2006年6月,徐卫东老师请我做教师代表在我们院本科毕业生的毕业典礼上给学生做一个演讲。推辞不过,又想到因为出国学习的缘故我没有给这届毕业生授过课,而他们毕业的这年
就业情况也不理想,同学们都比较郁闷,所以,我也就答应做个演讲。领受任务后也是想了近两天时间,自己的学习、生活与工作中那些点点滴滴的感悟,自己在国外学习的时候与极其普通而贫困的当地人的交往,也都一一涌上心头,所以,我熬夜到子夜写出了稿子,在毕业典礼上向同学们发表了《以感恩的心对待生活》为主题的演讲。
2008年做了院长之后,我更觉得我有责任把我对学生的期待和我对培养法学人才的理想境界向同学们讲讲。所以,每年新生入学的时候和我们的本科生毕业的时候,我都要认真地写一个主题演讲稿,这些稿子后来都相继发到我们法学院的网站上了。虽说写得不是那么太好,但是我觉得它们确实也传达出了我的真实感情。
这些年来,我觉得我们这些从事高等教育的教师,在教书育人方面确实有很多东西需要去总结、需要去思考。这些年,我们接触的尤其是在实际授课当中接触的学生越多就越会发现,我们的教育现在确确实实存在问题。这些问题存在于从小学教育开始到高等教育的整个教育过程之中。作为教师,我特别希望指出这些问题,并通过向同学们传达我个人对他们的要求和期待,和同学们共同努力,一起去实现,来体现作为教师和院长的责任。
我希望,或者说我梦想:我们的学生在知识增长的同时,在人生观方面也能够得到提升,不仅有知识而且有教养,不仅尊重人而且有自尊、有尊严、有人格。我希望我们的同学能够认真对待对自己个人的、对家庭的、对社会的责任。在这方面我希望给同学们传达这样几层意思。
第一点,我希望我们的同学要记住,年轻人不能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但是绝对不能没有乌托邦式的理想情怀,这个非常关键。在给本科同学授课的时候,我发现我们的同学,尽管都是些“90后”的,但很多人不仅在课堂上、而且在平时生活当中都给我们一种“老成持重”的神态,在他们眼里老师们根本就不如他们懂得社会。我觉得我们的本科生同学具有这样的心态,是一种不太健康的心态。年轻人还是要有年轻人的那种朝气,需要有年轻人的那种热情。
第二点,我希望我们的同学明白,作为年轻人,尤其是作为大学里的年轻人,我们确实不能没有知识,更不能没有教养。我们经常讲,某人有知识,但是没有文化。知识和文化是不一样的东西,文化就是一种教养。教养这东西是绝对没有办法传授的,她本身就是一种高贵的气质,只能慢慢涵养出来。知识重要,但教养更重要。
第三点,希望同学们明白,年轻人,也包括我们所有的人,是绝对不可能完全做到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但是我们绝对不能没有责任担当。
第四点,我希望同学们知道,年轻人确实不能没有雄心大志和远大理想,但不能不从现实当中的小事起步。我们的很多同学确实也是有理想的,其表现就是希望做大事,但多多少少都有些“我做的都是大事,小事不用我来干”的思想意识,对于集体性质的活动特别没有积极性,总是将个人的意愿作为行动的惟一。
第五点,我希望同学们知道,年轻人确实不能过激地感情用事,但是绝对不能没有感情,尤其是亲情。
我相信,我们的教育如果不能让每一个同学成为真正的人,他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公民。没有真正的公民这样一种品格,让他成为一个好公民,这可能吗?所以我希望我们对人才的培养,重点转向对人的培养,培养我们的同学首先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然后再谈使其成为一个优秀的公民。我真正希望中国的高等教育甚至整个教育,在培养人的问题上,从高调务虚转入低调务实。
学习经验分享专栏 http://www.yggk.net/colle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