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业大学工程力学专业简介、师资力量及就业情况

学习频道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4-07-20         

本站非官方网站,信息完全免费,仅供参考,不收取任何费用,请以官网公布为准!

1.专业简介

该专业成立于1958年,是我国成立较早的工程力学专业之一,是当时我国工科力学学习前苏联的教学基地。2005年被评为黑龙江省重点专业,2012年被评为工信部重点专业。 

该专业所在的哈工大力学学科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在2012年全国重点一级学科评估排名中,哈工大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力学学科并列第一。学科有以院士和国家级教学名师带头的雄厚的师资力量,有以国家级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相当于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科力学教学基地(相当于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代表的可为学生实验教学、实验技能培养的优良环境,同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固体与结构强度”省重点实验室、本科生科技创新基地、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以及专用的本科毕业设计机房等可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提供坚实的保障,有健全的保证教学质量的规章制度,教授上课率近100%。 

哈工大工程力学专业从成立至今涌现了一大批国内乃至国际都有一定影响的优秀教师,先后有5位院士在专业任过教的教师成为了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的院士(高为炳、童秉纲、王光远、黄文虎和杜善义)。先后有6人次担任中国力学学会、中国振动工程学会、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的正、副理事长。由他们主持翻译的前苏联的《理论力学教程》(伏龙科夫著)和《密歇尔斯基理论力学习题集》是新中国早期的全国通用教材。对我国的理论力学教学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由王铎教授主编的《理论力学》教材曾获得全国优秀教材奖,被200多所院校选用,已经发行了七版,其中第七版每年发行20万册以上,是我国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理论力学教材。 

专业自成立起为国家和地方培养一大批杰出人才,如我军高级领导中央军委委员、总政治部主任李继耐上将、二炮副总参谋长戚庆伦少将;把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成功送入九霄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总设计师刘竹生;IT界风云人物前微软(中国)公司总裁、现国际新闻集团副总裁高群耀等。哈尔滨工业大学工程力学专业已经成为培养基础理论扎实,有创新意识,有较强工程分析、计算和试验能力、有航天特色的实用性高素质的人才基地。 

2.师资情况 

专业师资队伍力量雄厚,其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黄文虎院士、杜善义院士以及陈予恕院士),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张少实教授,孙毅教授),黑龙江省教学名师1人(程靳教授)。孙毅教授先后担任教育部基础力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力学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固体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博士化率达到100%,并几乎都有国外留学经历,部分还有国外著名大学博士学位。师资队伍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 

专业教师的研究方向有航天器结构振动与控制、飞行器结构强度设计、先进复合材料结构设计、非线性动力学、深空探测、空间碎片防护、火箭、卫星、飞船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大型旋转机械(化工机械、能源动力机械)故障分析与诊断系统、微、纳米结构以及材料的力学性能分析与设计、水下高速兵器设计、先进智能结构设计、弹性与波动力学、计算力学等。 

3.知名学者、教学带头人 

黄文虎,中国工程院院士。1949年毕业于浙江大学,1950年进入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班,1953年毕业留校。1981年被批准为首批一般力学博士生导师。曾任哈工大理论力学教研室副主任,图书馆副主任,工程数理软科学系副主任,飞行器结构强度教研室主任,副校长,校长,研究生院院长。曾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人事部博士后管委会专家组成员,航天工业总公司科技委委员,国家教委科技委力学组成员,黑龙江省科协名誉主席,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宇航学会和中国航空学会名誉理事,《振动工程学报》副主编,《振动与冲击》名誉主编,西安交大和上海交大兼职教授。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三等奖6项。发表论文150余篇。主编大型工具书《振动与冲击手册》三卷250万字,主编及编著《一般力学(动力学、振动与控制)最新进展》、《多柔性体系统动力学》、《设备故障诊断原理、技术及应用》。先后培养博士生50人及硕士生多人,已获博士学位26人。 

杜善义,中国工程院院士。196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并到哈尔滨工业大学任教。现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复合材料与结构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协委员,国际复合材料委员会执委,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数理学部力学学科评审组成员。曾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国际杂志《JournalofCompositeMaterials》,《CompositesScienceandTechnology》,《ACTAMECHANICASINICA》,《ACTAMECHANICASOLIDASINICA》《InternationalJournalofComputationalMethods》编委,《复合材料学报》主编,《固体力学学报》和《宇航材料与工艺》副主编,《宇航学报》编委。发表学术论文260余篇,撰写了《复合材料细观力学》、《智能材料系统及结构》等著作10部。已培养博士71名。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获光华科技基金一等奖,航天奖一项。 

陈予恕,中国工程院院士。1963年毕业于前苏联科学院机械所,获副博士学位。曾任天津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主任、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常委理事,1998年当选为俄罗斯应用科学院外籍院士,目前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双聘院士。40余年来完成了重要国家项目20余项,结合机械装备的现代化设计研究,发展了非线性动力学理论,并应用于大型旋转机械和振动机械的现代设计和故障治理技术,解决了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取得了突出的科技成就和重大的经济效益。为解决机械振动失稳难题创建了分岔理论方法,揭示了解的拓扑结构与系统参数间的联系,发展了非线性振动学科,在国际上受到重视,被称为C-L(陈-Longford)方法,获国家2003年自然科学二等奖、天津市自然科学一等奖。对旋转机械运行中振动故障频发的技术难题,在故障建模和机理分析中,突破了传统线性方法,采用非线性分析技术,搞清故障发生的原因,治愈了七省市18台大型火电机组的重大振动故障,获经济效益4.4亿元;对国产4台20万千瓦励磁机支撑系统进行非线性设计改造,使振动失稳的顽疾得到根治,获教育部进步一等奖1项和二等奖2项。建立的共振筛非线性设计技术,用于我国最大的30平方米非线性共振筛研制,同比节能50%、筛分率高20%,获2004年天津市进步一等奖。发表的论著收入SCI、EI共108篇。培养的58名硕士、博士研究生已成为我国工程非线性动力学领域的科技骨干。 

孙毅教授,博士生导师。1961年生。1989年在哈工大获得工学博士学位,1989年-1991年赴法国电力公司研究与发展部做博士后研究工作,1995年晋升为教授,1997年被评为博士生导师,现任哈工大航天科学与力学系主任,国家工科力学基地负责人,教育部力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力学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微纳米、损伤与断裂力学,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973”课题等20余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基金研究项目,有百余篇论文被SCI和EI收录。先后获得国家教学名师奖、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黑龙江省青年科技奖、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宝钢优秀教师奖、国防科工委优秀教师奖等奖励与荣誉。 

于开平教授,博士生导师。1968年生,1989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2000年获哈尔滨工业大学动力学与控制学科博士学位,先后赴俄罗斯萨马拉航空航天大学进修空间站设计关键技术,莫斯科鲍曼国立技术大学运载火箭和航天器专业访问学者。2006年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支持。现为中国振动工程学会模态分析与试验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理事,总装专家组成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航天器结构动力学,承担国家重大基础研究、总装备部重大专项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俄国际合作等国家级科研项目十多项,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其中半数被SCI、EI检索。主编“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一部,黑龙江省精品课程负责人。 

4.教学、科研成就简介 

近几年,根据哈工大建设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的总体目标,专业依托的航天科学与力学系1996年经过国家教委批准,成为全国六个基础力学教学基地建设单位之一。2004年以优异成绩正式通过教育部专家组的评估验收。2006年已经建设成为国家力学教学试验示范中心。该系始终坚持把教学工作放在中心地位,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第一目标,坚持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持续发展,稳步提高教学质量。该系两门面向全校的技术基础课——材料力学和理论力学都先后于2003年和2004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其中材料力学是第一批(仅有清华大学和哈工大两校)国家精品课程。结构动力学与弹性力学两门主干专业课程获得黑龙江省精品课程称号。 

近五年获得国家级教学名师奖一项、黑龙江省教学名师奖一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一等奖8项。 

近五年科研项目近百项,其中包括国家安全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国家重大专项工程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科研经费充足,年均科研经费近亿元。 

近5年所获教学成果奖


5.学生培养特色,读研就业情况 

与一般工程专业比较,哈工大工程力学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更系统,更扎实的数学、力学基础,更强的理论分析、数值计算与实验能力。与国内兄弟院校同类专业相比,有鲜明的航天、航空特色和优势。学生继续深造读研能力强,机会多。近几年学生毕业后有90%以上可保送、考取硕士研究生,读研后,直读博士机会多,出国机会多。直接就业的学生大都到国内一线城市的工程设计与研究院从事结构总体设计、结构强度与刚度计算、工程软件设计与开发、力学环境实验分析等工作。通过对近十年来工程力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分析,主要体现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1)鲜明的航空、航天特色

哈工大的工程力学专业具有鲜明的航天背景和特色,主要体现在:(1)所开设的课程包含多种航天及国防特色课程;(2)学生的实习和课外创新活动基地多以航天院所为依托;(3)学生所从事的科研项目多具备航天应用背景;(4)大三导师制和多种创新训练课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所以本专业的毕业生在系统内有很好的口碑,就业呈现出明显的航空航天特色。少量参与就业的本科生几乎全部去了这些部门,如中国商飞、航天四院、七院、九院、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就业的应届硕士研究生中几乎一半进了航空、航天系统,如上飞、沈飞、哈飞;航天五院、二院、三院三部、33所、一院一部、一院703、四院、七院、八院、九院、中科院下属各院所等。可以说,航天、航空系统是哈工大工程力学专业最大的就业基地。不过近两年的就业趋势是越来越多的博士毕业后进入到这些部门,随着就业门槛的提高,今后博士毕业生将会是这些部门的主流。 

(2)浓厚的科研特色 

由于本专业的毕业生具备非常扎实的数学、力学基础,具备很强的理论分析、数值计算与实验能力,因此学生的就业也体现出很强的科研特色。直读博士机会多,出国机会多是本专业的一个显著优势,因此学生的学术水平较高,毕业后在各高校、科研院所和出国从事科研工作的比列很高。近十年以来,近一半的博士毕业生分布在国内的各大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如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山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燕山大学、华侨大学、中科院力学所、水声所等。很多博士毕业后去了国外著名大学如美国西北大学、哈佛大学、日本京都大学等。 

(3)显著的民用特色 

由于本专业的毕业生具备扎实的数学、力学基础,具备很强的理论分析与数值计算能力,因此普遍受到很多对结构、强度分析有需求的部门,如中广核、中建、中国地震局、北车、南车、广汽、上汽、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安世亚太、Autodesk、中海油所亲睐。从近十年的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大约四分之一的硕士和博士毕业生选择在这些部门就业。 

6.学生国际交流及派出留学项目介绍 

专业学者与国外大学和研究机构有较为广泛的合作,提供了方便的留学渠道。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意愿参与学校的各类国际交流和申请留学项目。本专业与美国西北大学、佐治亚理工大学、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MIT、日本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新布伦兹维克大学、俄罗斯科学院、莫斯科国立鲍曼技术大学等建立了学术交流和互访,聘请上述学校有关教授为本专业兼职教授和博导,每年定期来本专业进行授课和学术交流。如美国西北大学曲建民教授已在本专业联合培养两名博士,一名已进入西北大学、一名现在航天一院工作。近5年来,本专业已通过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陆续派出21名博士研究生到美国东北大学、哈佛大学、西北大学、耶鲁大学、MIT、密苏里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伊利诺伊香槟分校、英国南安普顿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等进行了学术交流。在这些合作的基础上,学生毕业后还有更多机会出国继续深造和继续研究工作。 

四川中考报名系统入口  http://www.yggk.net/jiuye/
阳光考试网    考试资讯分享    m.yggk.net             [责任编辑:阳光学习网]
阳光考试网手机版 |   学习频道 |   学习专栏 |   大学排行榜 |   高考查分系统 |   高考志愿填报 |   专题列表 |   教务管理系统 |   高考录取查询

  阳光文库   免费学习门户 备案号:闽ICP备11025842号-3 网站地图

本站所有资料完全免费,不收取任何费用,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Copyright 2025 阳光学习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