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安徽池州高考一模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学习频道    来源: 阳光学习网      2024-07-20         

本站非官方网站,信息完全免费,仅供参考,不收取任何费用,请以官网公布为准!
安微省池州市第一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第三次月考
历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分,共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观察下面《1949年与我国建交的国家地区分布示意图》,这一示意图说明
建国初期,我国全方位外交取得辉煌成就社会主义国家是新中国外交的唯一主体
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影响新中国初期外交发展中国坚持“一边倒”的外交战略
①中苏关系破裂      
②苏联国家政权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③文化大革命已经发动
④中国成为不结盟运动成员国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
3. 和解是一个进程,是各方在共同努力下, 创造性地实现冲突的转换。著名和平学家约翰·保罗·莱德里奇( John Paul Lederach) 认为: 和平、真相、正义、宽恕是和解的核心要素。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是中日和解的重要里程碑。中日关系最重要的基础是
A.日本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              B.日本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C.日本政府追随美国                    D.日本对侵华战争深刻反省  
4.下图是苏联和东欧国家对不同地区出口数额比例示意图。这种变化突出反映了
            1938年                    1953年
A.“冷战”关系压倒了其他国际关系  B.二战中苏联、东欧国家损失更为惨重
C.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衰退        D.斯大林体制阻碍苏联、东欧经济发展
5.一位学者认为:“除了西方自由主义的民主制度之外,已找不到足以代替它且具存活能力的其他体系”。并认为:“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止境地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上述说法应出现于
A、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B、东欧剧变及苏联解体
C、世界两极格局确立                   D、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
6.从2011年开始到现在,阿拉伯世界刮起了一股被西方世界称之为“阿拉伯之春”的颜色革命,从突尼斯到埃及,从利比亚到叙利亚,已经或正在发生着政权的更迭,美国议员甚至狂言“阿拉伯之春”应该进入中国。引起这场所谓“阿拉伯之春”的颜色革命的原因可能是
① 阿拉伯地区的传统地缘战略使得西方国家长期插手该地区事务
② 社会贫富分化的加剧,普通民众“被剥夺感强烈”
③ 经济全球化背后的不平等和残酷性导致其落后状态固定化
④ 多极化进程中西方国家霸权战略与中国反霸权战略长期对抗的产物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7.有学者说:政治权力型经济在中国历史上表现最为突出、最为典型。这种经济形式在古代中国的表现有
①盐铁专卖制度   ②早市夜市出现    ③商人群体形成    ④重农抑商政策
A.①②④       B .①④       C.②③       D.①③④?
8.《沈氏农书》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
A.生产方式落后,效率低             B.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
C.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           D.生产成本低,自给自足
9.日野开三郎在《唐宋时期商人组合“行”的再探讨二》中写道:“以坊市对立为特征,而官僚与市籍市人聚居的中国封建社会前期的郡县城市,让位于一种新型的称为‘城郭户’的居民聚居的、附有城厢工商区的新型封建城市。”这则材料主要说明了
A.古代城与市尚未完全结合             B.市民身份、价值观念发生了变化 
C.城市的商业职能逐步增强             D.城市的政治职能逐步增强
10.明朝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后,一直到嘉靖时期,海禁政策时松时紧,总体上说是以紧为主。但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海外贸易的需求日益增长,出现王直等民间海商集团,然而明政府认为其是与倭寇勾结的海盗行为,屡次镇压。以上现象造成的最深远影响是
A.王直等海商集团与倭寇勾结损害了政府利益
B.使沿海百姓丧失了部分经济收入          
C.强化了海禁政策
D.扭曲了中国人的海洋观念,丧失了面朝大海发展自我的机会
11.下表是16世纪开始的大西洋国际贸易中商品交换的主要种类。如果经由欧洲输出、再行交换或生产,最后将获利输入欧洲,其顺序应是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丙、甲、乙      D.丙、乙、甲
12.17世纪的世界历史以“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为主要内容,主要殖民国家之间展开了一场世界版的“三国演义”。它们是
A、葡、西、荷     B、英、西、荷     C、英、法、荷     D、英、法、俄
13.19世纪中期,一位到英国旅游的加拿大人面对煤燃烧造成的遮天蔽日的烟雾,认为这 “为空气增加了一种可靠性和营养,让你似乎能感觉到肺在咀嚼它”。对这种“感受”最合理的解释是
A. 化学以及医学知识的缺乏   B. 英属殖民地人对英国表示尊重
C. 工业化时代到来感到兴奋     ?D. 工业革命后环境污染深感担忧
14.内燃机的发明,其意义远远超过瓦特对蒸汽机的改良,它造就了20世纪的石油世纪,使石油变成了战略资源,打开了石油的“潘多拉盒子”。“打开了石油的‘潘多拉盒子’”的含义是指
①新能源及新兴工业发展  ②动力革命推动交通工具的革命  ③国际关系更复杂,对能源产地争夺更激烈,严重污染环境  ④促成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5.关于近现代金融业的发展轨迹,旅美学者薛涌在其著作《国家强盛之道:怎样做大国》中有这样的论述:“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以粗略的线条勾勒,那就是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然后发展到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最后到达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金融业的发展轨迹
A. 始于第一次工业革命         B. 是欧洲“商业革命”的结果
C. 始终受益于殖民扩张         D. 最终改变了欧洲的统治地位
16.解读下面表格,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1750~1900年世界制造业产量份额表(单位:%)
175018001830186018801900欧洲23.128.O34.153.662.O[]63.O中国32.833.329.819.712.56.2A.鸦片战争前中国制造业落后于西方    B.列强的掠夺导致中国制造业落后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起步早发展慢      D.民族工业的兴起缩小了中西差距
17.读下图,分析造成图示现象的原因有
④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的推动
A.B.C.D.
18.1933年《申报》上登载了这样一段时事评论:“在内外层层叠叠的高压状态底下的中国,最急需的是整个地实行社会主义的统制经济(计划经济)和集体生产”。材料说明当时中国
①面临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           ②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③受到计划经济思潮的影响           ④社会主义建设在苏区获得成功
A.           B.           C.            D.  
19.下图是不同时期参与天安门广场游行的群众队伍,方阵中的口号反映出我国对农村政策的调整,以下选项中对其阐述正确的有
         图①        图②
① 从图片可以看出当时的政策都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② 图①反映出过渡时期农村工作中的“左”的问题
③ 图②反映出调整土地所有权后农民的感激之情
④ 图①到图②的变化反映出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A.①③B.②④    C.①②④  D.④
20.学者宋圭武在评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说:“对中国发展而言,小岗村既是成功的,也是沉重的。小岗村的成功主要是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但小岗村的发展也是沉重的,也代表着一种‘小’和不足。”该“不足”是指
A.没有促进农村经济的规模发展         B.没有形成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
C.没有解决农村生产经营权             D.没有改变农村的生产关系
21.右表为中美贸易的相关资料。关于资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 中美对抗造成1972年以前两国没有贸易往来
B. 中美建交促成1975年中美贸易额的急速攀升
C.中国大量引进美国资金造成了1980年中美贸易出现巨大逆差
D.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推动了1985年对美出口的快速增长
22.英国剑桥大学教授彼得?诺兰说:“我认为对于任何经济,尤其是对中国这样一个非常贫穷的面临许多问题的经济来说,这是一个明智合理的策略,而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这样会给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人民的生活及福祉造成极大困难。我一直深信中国在五十年代早期以及七十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材料中说的“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指的是
A.发挥政府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B.加强市场机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C.推动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         D.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
23.据19世纪晚期出版的《瀛儒杂志》记载“近来风俗日趋华靡,衣服潜移,上下无别,而沪上尤甚。洋泾浜负贩之子,猝有厚获,即御狐貉,炫耀过市,真所谓‘彼其之子,不称其服’也。”这些社会现象出现的原因包括  
①平等思想的传播 ②通商口岸的开设 ③民主政权的建立 ④商品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②
24.中国近代有人曾赞叹一种西方发明:“无智愚长幼之别,无学习译录之难,人手而能用,着而能得声。坐一室可对百朋,隔颜色而可亲声咳。此亘古未有之便宜,故创行未三十年,遍于各国。其始之达数十里,现已可通数千里。”这项发明是
A.电话           B.有线电报        C.无线电报       D.广播电台
25.1912年1月1日,《民立报》以《天下兴亡,匹妇有责》为题发表文章,作者将传统的“匹夫”巧妙了换成“匹妇”,所要表达的思想应包括
①女性要处于社会主导地位 ②男女平等的观念 ③女性应参与政治生活 ④救国必须要依靠女性
A.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分,共5分)
文综学习  http://www.yggk.net/wenke/
阳光考试网    考试资讯分享    m.yggk.net             [责任编辑:yggk]
阳光考试网手机版 |   学习频道 |   学习专栏 |   大学排行榜 |   高考查分系统 |   高考志愿填报 |   专题列表 |   教务管理系统 |   高考录取查询

  阳光文库   免费学习门户 备案号:闽ICP备11025842号-3 网站地图

本站所有资料完全免费,不收取任何费用,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Copyright 2025 阳光学习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