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青岛二模文科综合试题答案(3)
学习频道 来源: 阳光学习网 2024-07-20 大 中 小
46.(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改革是促进社会转型的重要途径。关于社会转型,一是指体制转型;二是指社会结构变动;三是指社会形态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有人认为“对于鲜卑族的灭绝,孝文帝有责任,因为是他将鲜卑族的一切符号抹去,加速了北魏国家和拓跋民族衰亡。”
(1)据材料一,从政治、经济方面分析商鞅变法促进了秦国的社会转型。(4分)
(2)以是否有利于整个中华民族的进步为标准评价材料二的观点。(6分)
47.(10分)【历史——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美国重要历史文献《独立宣言》的介绍,在辛亥革命时期曾五次全文发表,在国内广为流传。1901年,中国留日学生创办《国民报》,创刊号刊发《美国独立檄文》。……1911年,由上海一些革命派学者创办的《民国报》创刊号,刊发了《美利坚民主国独立文》。
——于沛《近代早期中国对世界历史的认识》
材料二 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情。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第一件叫民族精神的自觉,第二件叫做民主精神的自觉。
——梁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
(1)据材料一,概括《独立宣言》在近代中国传播的特点。(2分)说明近代中国学术界广泛编译《独立宣言》的意义。(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梁启超所理解的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4分)
48.(10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位参加和会的代表说:“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建立新秩序满怀信心。离开时,则已觉悟,新秩序不过是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
——《世界年代史》
材料二 顾维钧作为中国全权代表之一出席了巴黎和会。会上,针对日本代表对山东的无理要求,他据理力争,从历史、地理、文化等各方面驳斥了日本代表的种种狡辩。但最后,美、英、法三国首脑不顾中国代表强烈抗议,仍然宣布让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
——《顾维钧:雄辩于巴黎和会上》
(1)据材料一,指出何为“新秩序”。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秩序不过是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6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顾维钧据理力争而最终未能挽救山东的原因。
(4分)
青岛市2015年高三第二次摸底考试
思想政治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
24.B 25.B 26.C 27.B 28.A 29.B 30.C 31.D 32.D 33.B 34.B 35.C
二、非选择题
40.(1)①为人民服务是政府的宗旨,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政府对人民负责的要求。(2分)②推动大众创新创业是政府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加强社会建设的职能的体现。(3分)③实现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增加居民收入,必须顺应互联网时代特点,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双引擎”。(2分)
(2)①有利于创造更多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市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2分)②有利于促进信息网络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实现我国经济转型升级;(3分)③有利于激发人的创造力,促进技术成果转化,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3分)④有利于增加更多的市场主体,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活力;(2分)⑤有利于促进就业,让人们在创业创新中不仅创造物质财富,而且也实现精神追求和人生价值。(4分)(其他合理答案参照得分。)
41.(1)①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政策,走和平发展道路。(1分)②中国顺应地区和全球合作潮流(或时代主题),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解决发展领域面临的挑战,在谋求本国经济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符合各国的共同利益。(3分)③积极承担国际责任,推动建立和维护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发展。(2分)
(2)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存、相互制约;(2分)②各国在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等方面存在差异,具有各自的特殊利益,但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共同利益;(3分)③各国只要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着眼于共同利益,妥善处理各种分歧,加强沟通与合作,就能实现共赢发展。(3分)
42.(1)①引入国学经典,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赋予时代精神,体现了对中华传统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遵循文化发展规律,树立起高度的文化自觉。(4分)②采取形式多样的弘扬国学经典活动,让人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体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肯定,树立起高度的文化自信。(3分)③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2分)
(2)①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按客观规律办事。(3分)②甲专家提出将国学经典进行删减进入课堂观点,符合文化建设规律,有利于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将国学经典进行符合时代精神的解读做法,坚持了在事物运动中把握规律,会让国学经典保持旺盛生命力。(2分)乙专家观点遵循了国学自身发展规律和学生学习规律,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文化观。(2分)两位专家的观点各有其合理性和不严谨性,应该结合起来。(1分)
青岛市高三自主诊断试题
文科综合历史部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Ⅰ卷(必做,共44分)
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3. A 14.C 15.C 16.B 17.C 18.D 19.B 20.C 21.D 22.B 23.A
第Ⅱ卷(必做46分+选做10分,共56分)
【必做部分】
38.(24分)
(1)根本原则:保持和谐关系、倡导仁爱;提倡礼治;重视道义;倡导诚信。(4分,答出两点即可)
社会根源:古希腊工商业的繁荣和民主政治的发展;(2分)中国农耕经济和中央集权制的发展。(2分)
(2)批判对象:更加公开、猛烈地抨击天主教会,并将斗争矛头直接对准封建专制制度。(2分)政治追求:追求自由、平等,进而主张建立民主与法制社会。(2分)
(3)不同:西方的思想启蒙重视人的价值和自由权力,而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忽略了人性的解放,更偏重于救亡图存。(4分)原因:中国近代民族危机严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中国传统儒家伦理道德的影响等。(4分,答出两点即可)
(4)认识:思想具有自身的历史继承性,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向前发展变化;人文主义思想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的产物。(4分,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