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
非官方网站,信息完全免费,仅供参考,不收取任何费用,请以官网公布为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19分)
17. A(视:比较)
18. C(C介词,把;A连词,却∕连词,就;B介词,向∕介词,到;D代词,他∕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19. D(选项中的“虽然不雅”,文中没有提到)
20. 的然以豪杰自命/视乡里小儿/如牛马之尾行//而不可与一日居也/泛舟西陵/走马塞上/足迹所至/几半天下/而诗文亦因之以日进。(断错一处扣0.5分)
21.(1)因此可贵,原本不能用好坏来评定啊。
(“所以”“可以”各1分,通顺1分,共3分。)
(2)可是有人还是把太过直露作为他诗文的毛病,竟不知感情跟着情境的变化而变化,文字随着情感的产生而产生,只担心文字不能表达出感情,哪里有什么直露呢?
(“或者”“病”“曾”“何露之有”各1分,共4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22—23题。(7分)
22.“逗”“息”有逗留、停息的意思。(1分)舟行湖上好像停在水天之际的树梢上;飞鸟没有足够的力量飞过湖面,不得不停在高高的桅杆上歇息。(1分)这两个字巧妙地引出扁舟、飞鸟之“小”来体现青草湖面之渺远浩瀚。(1分)(共3分)
23.(1)对眼前景色的喜爱赞叹之情。(1分)诗句开篇展现春水潋滟,帆影徐徐之明快景色,接着“沅水”四句引用了典故,令人联想起陶渊明的世外桃源、屈原笔下的湘君湘夫人以及得道成仙、巫山神女的传说,具迷奇神幻的色彩。(1分)(2)对世途艰险的无尽慨叹之意。(1分)诗的最后两句借景抒情,再次强调湖水滔滔的浩瀚和一叶扁舟的渺小,表达对旅途劳顿、世途艰险的叹息。(1分)(共4分。理解成“以乐景衬哀情”,且言之成理也可。)
(三)古诗文默写。(6分)
2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蚕丛及鱼凫 开国何茫然
(2)浔阳江头夜送客 枫叶荻花秋瑟瑟
(3)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4)天高日晶 砭人肌骨
(5)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四、作文(60分)
参照高考评分标准。
【诗歌鉴赏】
阴铿字子坚,武成姑臧(今甘肃省武成县)人。博涉史传,五言诗为当代所重。在梁朝曾为湘东王法曹参军。在陈朝曾为始兴王中录事参军。阴铿与何逊并称,传诗不多,风格流丽。
本篇是阴铿的代表作之一,描写他渡湖所见的瑰丽景色。青草湖与洞庭湖相连,每逢春水泛涨,二湖浑然为一。诗人在开端两句即点明渡湖季节,以“满”字和“平”字勾勒出湖泊春水潋滟的全景。“沅水”以下四句不仅描写洞庭湖的水势,更糅入了与之相关的动人传说,使得诗的意蕴更加丰富,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沅水是湖南西部的一条江流,入洞庭,桃源县在其左岸。“桃花色”三字让人联想起陶渊明笔下“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世外桃源;《楚辞》中《湘君》和《湘夫人》篇有“采芳洲兮杜若”、“搴汀洲兮杜若”之句。因此“杜若香”使人想起蛾皇、女英溺于湘水的传说及屈原笔下的湘君、湘夫人;“茅山”即句曲山,是中国道教名山,在江苏省句容县东南。山有华阳洞,相传汉代茅盈、茅固、茅衷兄弟三人在此得道成仙;而巫峡则留有巫山神女的传说。因此此四句诗不仅写出自然风物,更使诗歌具有了一种迷奇神幻的色彩。“带天”四句写洞庭湖的幽远之景:一叶扁舟,数只飞鸟,飞鸟越湖力怯,栖息在高高的桅杆之上,烟波浩渺的湖面,宽不可测,遥不可及,相形之下,大者愈见其大,小者愈见其小。于是诗人很自然地发出因旅途劳顿、世途艰险的感慨:“滔滔不可测,一苇讵能航?”这首诗写景层次分明,远近交错,色调明快,笔墨酣畅。
【参考译文】
我的弟弟小修,从小就很聪慧,唯独喜欢读老子、庄周、列御寇几家的著作,他都自己作注解,其中多有言外之趣。长大后,器量愈加壮阔,见识更加开朗,鲜明的以豪杰自命,看乡里那些庸俗的文人,如同行走在牛马之后,(污秽不堪),一天也不能居住下去。于是泛舟于长江之上,驰马奔走塞外,遍览天下,而他的诗文也因此一天天长进。他的诗文大都独立抒发自己的性情,不为固定的格式套路所束缚,如果不是从自己心中自然流露出来,就不愿下笔写作。他的诗文之中有优点,也有瑕疵,优点自是不必待言,就是瑕疵之处也多质朴自然自我独创的语言。可是我却极为喜欢他诗文的瑕疵之处;这是因为我认为所谓的好的地方,还不能避免矫饰雕琢和沿袭模仿的缺憾,还没能完全摆脱近代文人的风气习惯呀。
大概诗文到近代已变得卑弱极了,文章想要以秦汉的为标准,诗歌则一定要以盛唐的为标准,抄袭模仿,亦步亦趋,看到某人有一句话与前人的不相似,就一齐指责,认为是没入门不得法的歪门邪道。却不知文章以秦汉为标准,而秦朝汉朝的人又何尝一字一句学习了《六经》呢?诗歌以盛唐为标准,盛唐人何尝一字一句模仿了汉魏的呢?只不过时代有盛衰兴亡,可是方法并不沿袭不变,(每个时代的诗文)各自穷尽它的变化,各自尽情表现它的意趣,才因此而可贵,原来并不能以好坏来评定啊。况且世上的事物,独立存在的就一定不能没有,一定不能缺少,那么即使想要废弃它也办不到。雷同的却可以没有,可以没有,那么即使想要留存下来也无法办到。因此我说如今的诗文难以流传啊。其中一万篇中有一篇能流传下来的,或许就是现在民间妇女小孩所唱的《擘破玉》《打草竿》之类的民歌,像这样没有见闻学识的率真之人所创造的作品,所以多真实的心声,不效法汉魏,不模仿盛唐,而是听凭自然本性地行事发展,还能够与人的喜怒哀乐爱好愿望相连通,这是值得高兴的。
我的弟弟因为不得志于时,所以多感慨;贫困又不能安于贫困,疾病又不能听任疾病,所以多忧愁。忧愁到了极点就吟诗,所以常常把贫病无奈的苦楚,抒发到诗歌当中,常常如哭如笑,充满了他哀叹人生、感慨失意的情感。我读了,为之感到悲伤。大概情感极为真实的语言,自然能让人感动,这就是真正的诗,是可以流传的。可是有人还是把太过直露作为他诗文的毛病,却不知感情跟着情境的变化而变化,文字随着情感的产生而产生,只担心文字不能表达出感情,哪里有什么直露呢?况且《离骚》气氛怨恨到极点,明白唾骂,哪里有所说的怨而不过份呢?穷困愁苦的时候,痛哭流泪,语言颠倒反复,无暇顾及,这种哀怨不满,哪里有不伤心难过的呢(意思是情之所至,不可能还能有意克制、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过分伤痛。这是儒家中庸诗教的原则)?况且不同的地方干燥潮湿的情况就不一样,不同秉性的人会有刚强柔和的性格的不同,至于那刚劲朴质而多怨愤,严厉急躁而直白,这叫做楚人的风格,又有什么疑义的呢!
语文学习 http://www.yggk.net/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