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市2013—2014学年度高一年级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5)
学习频道 来源: 阳光高考信息平台 2024-07-20 大 中 小
2014年全市高一年级教学质量检测语文答案与评分标准
1.B
解析:A“完全不一样”表述错误。C“宋明以来的儒学家认为”错,据原文第三段“宋明以来,道学家”,可知此为张冠李戴。其次,结合原文“宋明以来,道学家往往方巾葛袍,不苟言笑,透出一股僵腐之气,所谓‘道貌岸然’,指的就是这种形象”与本段结尾处“‘道貌岸然’,恰好是入学走向僵化的标签”,可知,道学家的“道貌岸然”和儒学的恭已是貌合神离。D“既超凡脱俗,又顺应了个性,与孔子‘因材施教’相吻合”,这一说法不正确,据原文第三段“表面上看,似乎是超凡脱俗的必然产物,事实上,它不仅扼杀了个性,而且,也从根本上与孔子的‘因材施教’的精神相违背”可知,此处是非颠倒。
B项,整合第二段“在儒学看来……被遮掩。”“也就是说如何才能保住个性且使之与集体意识保持一致呢?这就必须要持‘敬’”与第四段“敬时精神守持一处,或专注某物”这些信息可知,此项是正确的。
2.C
解析:“道学家的 ‘敬’是使人敬畏,这样就达到了修身养性、规范行为的目的”错,第三段的有关论述意在说明道学家的“道貌岸然”与儒学精神相背。
3.B
解析:“如果不理解 ‘恭敬’的意义,就会因为房间里没有人而生出轻慢之心和不好的念头,以致做出无礼的事情。”与原文不符,更不是作者的观点。
4.C
解析:A贰:有贰心。B鄙:把……当做边邑。D敝:损害
5.B
解析:B(动词,做/介词,被)
A(连词,表原因)C(副词,已经)D(助词,的)
6.C
解析:主客颠倒,原文是晋应许把焦、瑕二邑割让给秦。
7.(1)(您) 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焉、陪、厚、薄各1分,)
(2)晋国,有什么可以满足的呢?(宾语前置句翻译对1分,厌,1分)
(3)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决疑难问题的人 。(学者、者……也、道、受各1分)
8.(1)木叶渐脱,北雁南飞,这是最具代表性的秋季景象,通过深秋的典型景物来点明季节,此外作者还以“北风”呼啸来渲染,自然使人感觉寒冷,这就点出了题目中的“早寒”。(“如何写出”一问,显明作答时要考虑所写意象及手法,木叶、北雁、北风三个意象各1分,不能结合诗句具体内容分析的酌情扣分)
(2) ①颈联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抒发了思乡之情。“乡泪客中尽”,实写自己的思乡之情;“归帆天际看”作者想象家人遥望天际的归舟,盼望自己的回家,一实一虚,尽显思乡之情。(正面落笔和对面落笔相结合,作者不仅从自己的角度写出了对家乡的思念,也从家乡亲人的角度写出了他们对自己的极度思念和迫切期盼。两种手法写出一点即可)
②尾联用典和烘托,表达了对前途的迷茫。“迷津欲有问”,借孔子与隐士间关于从政与隐居的冲突,表达了自己隐居与从政难以抉择的矛盾心理。“平海夕漫漫”,滔滔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加以天色阴暗,已至黄昏,这种景象,完全烘托出作者的迷茫心理。(“平海夕漫漫”答情景交融亦可。)
(手法、情感、赏析各1分,如果赏析尾联必须答出两种手法)
9.(1)虽九死其犹未悔 (2)青青子衿 沉吟至今
(3)吾尝终日而思矣 (4)莫听穿林打叶声
语文学习 http://www.yggk.net/chinese/